收藏本站 | 设计教程 | 设计素材 | 教程 | ppt素材 | 试题课件 | 文书写作 | 常识 | 学习方法 | 作文辅导 | 自考 | 计算机 | 公务员 | 名言好词
订阅
首页
学习方法 教案大全 说课稿 课件中心 试卷中心 作文大全 高考 中考 诗词 幼教 考研 中职 教师 英语
热门: 教学计划总结 快速阅读 学习计划 右脑开发 广告设计 设计素材 公文 评语 书信 写作素材 自考 计算机考试 中职试题 中职课件 电脑 语录名言 幼儿园教案
当前位置:365体育足球开户学习网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三学习方法高考生物复习方法2017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二十大锦囊

2017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二十大锦囊

365体育足球开户 http://www.gouwu172.com  阅览次数: 741次 12-28 17:38:42 

标签:生物复习方法,高中生物学习方法,高三学习方法,http://www.gouwu172.com 2017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二十大锦囊,

分子与细胞篇

  锦囊一:生物体内常见有机物的组成元素总结

有机化合物 组成元素
糖类、脂肪 C、H、O
核酸、ATP、磷脂 都有C、H、O、N、P
蛋白质 都含C、H、O、N,很多种类还含有P等
脂质 都含有C、H、O,很多种类还含有N、P等

  另外,要注意区别:

  1.脱氧核糖和脱氧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是一种五碳糖,而脱氧核糖核酸是DNA。

  2.酶和蛋白质。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3.生长激素、胰岛素和性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的本质是蛋白质,而性激素属于脂质。

  锦囊二:常见有机物的结构和功能辨析比较

化合物 基本单位 主要生理功能
糖类 葡萄糖 ① 供能;② 参与细胞识别、物质运输、免疫功能的调节等
脂质 甘油和脂肪酸 ① 供能;②组成生物膜;③ 调节生殖和代谢(性激素、维生素D)
蛋白质 氨基酸 ① 组成细胞核生物体的结构;②调节代谢(激素);③催化(酶); ④ 运输、免疫、运动、识别等
核酸 核苷酸 ①储存和传递遗传信息;②控制生物的性状;③催化(RNA类酶)

  锦囊三:警惕有关氨基酸脱水缩合的问题

  氨基酸之间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键的方式组成肽链。假设有n个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m条肽链,脱下的水分子数等于形成的肽键数,且一个肽键中含有1个氧原子,同时还要注意1条肽链上至少含有1个羧基,还含有2个氧原子。很多同学计算时容易忽略这点。

  锦囊四:巧记有关蛋白质的计算规律

  规律1.蛋白质形成过程中肽键数、肽链数、水分子数及氨基数和羧基数的计算:若有n个氨基酸分子缩合成m条肽链,则可形成(n-m)个肽键,脱去(n-m)个水分子,至少有氨基和羧基各m个,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条数+R基中含有的氨基或羧基数。

  规律2.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n个氨基酸形成m条肽链,每个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那么由此形成的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a-(n-m)18 (其中n-m为失去的水分子数,18为水的相对分子质量);该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比组成其氨基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减少了(n-m) 18(有时也要考虑因其他化学键的形成而导致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减少,如形成二硫键)。

  规律3. 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中,DNA、mRNA、蛋白质三者的基本组成单位脱氧核苷酸(或碱基)、核糖核苷酸(或碱基)、氨基酸的数量比例关系为6:3:1。

  锦囊五:用形象比喻巧记细胞器的功能

  1.细胞内供应能量的“动力车间”——线粒体;

  2.“养料制造车间”“能量转换站”——叶绿体;

  3.蛋白质的“生产机器”——核糖体;

  4.蛋白质的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高尔基体;

  5.细胞内的“酶仓库”“消化车间”——溶酶体。

  锦囊六:用显微镜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实验的注意事项

  1.用高倍镜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但不能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亚显微结构)。观察叶绿体的方法步骤中不需染色,而观察线粒体的操作中需要染色。

  2. 实验过程中细胞是活的,临时装片中的叶片要随时保持有水状态,以免影响细胞的活性。

  3. 实验材料的选择应以取材方便、制片简单、观察效果好为原则。由于藓类植物的叶片薄而小,叶绿体清楚,可取整个小叶制片,作为观察叶绿体实验材料的首选对象。含线粒体但颜色鲜艳的植物叶片,不能用于观察线粒体,因为其原有的颜色会遮盖健那绿染色后的颜色变化,影响观察。


  锦囊七:细胞亚显微结构的解题技巧

  快速准确地识别细胞器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是一项基本功,复习过程中可以对照教材的基本图形,自己动手绘制简略的示意图,然后弄清各部分的结构名称、特点和功能。经过强化训练,可以加深对各种细胞器和细胞结构的认识。另外,对一些特殊生物的细胞结构特点(如蛔虫属于真核生物但不含线粒体、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不含细胞核及细胞器等)要加强归纳总结。

  锦囊八: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快速确认技巧

  1.是否消耗能量:只要运输耗能就为主动运输;

  2.可否逆浓度梯度:只要从低浓度到高浓度运输,就是主动运输;

  3.是否需要载体:不需要载体就是自由扩散,需要载体则通过浓度、能量进一步做出判断。

  锦囊九: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的比较

阶段项目 光反应阶段 暗反应阶段
所需条件 必须有光、酶 有光无光均可、酶
进行场所 基粒类囊体膜 叶绿体内的基质中
物质变化 酶 H2O [H]+O2
①水的光解 ②ATP的形成 酶 ADP+Pi+能量 ATP
酶 CO2+C5 2C3
①CO2的固定 酶 2C3 C6 H12 O6
ATP 、[H]
②C3的还原
能量转换 光能转变为ATP和[H]中活跃化学能 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糖类中稳定的化学能
联系 物质联系:光反应阶段产生的[H],在暗反应阶段用于还原C3 能量联系:光反应阶段生成的ATP和[H],在暗反应阶段中将其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还原C3形成糖类,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则转化为糖类中的化学能。

  锦囊十:准确把握光合作用计算规律

  对于绿色植物来说,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还在进行呼吸作用。因此,光下测定的值为净光合速率,而实际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一般以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即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吸收和放出CO2的量或放出和吸收O2的量)来表示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度,并以此间接表示植物合成和分解有机物的量的多少。

  1.光合作用实际产氧量 = 实测的O2释放量 + 呼吸作用消耗O2量

  2.光合作用实际CO2消耗量 = 实测的CO2消耗量 + 呼吸作用CO2释放量

  3.光合作用葡萄糖净生产量 = 光合作用葡萄糖实际生产量﹣呼吸作用葡萄糖消耗量(呼吸速率可在黑暗条件下测得)

  锦囊十一:与光合作用相关的实验的注意事项

  1.鉴定光合作用是否产生了淀粉,需事先将植物做“饥饿”处理以消耗原有淀粉,排除原有产物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宜将光合作用后的叶片做“脱色”处理,以消除色素对显色反应(淀粉遇碘变蓝色)的干扰。

  2.若实验中的单一变量时光时,宜设置是否给予光照(遮光与否)的对照组。

  3.NaHCO3溶液作为CO2的缓冲液,可使密闭容器内CO2浓度 保持稳定;NaOH溶液作为CO2的吸收剂,可除去空气中的CO2。

  锦囊十二:呼吸作用方式的判断方法

  1.如果某生物产生CO2的量和消耗的O2的量相等,则该生物只进行有氧呼吸;

  2.如果某生物不消耗O2,只产生CO2,则只进行无氧呼吸;

  3.如果某生物释放的CO2量比吸收的O2量多,则两种呼吸方式都进行;

  4.如果某生物无O2的吸收和CO2的释放,则该生物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物为乳酸)或生物已死亡;

  5.无氧呼吸的产物中没有水,如果在呼吸作用的产物中有水,一定是进行了有氧呼吸。


  锦囊十三: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辨析比较

项目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进行的细胞 植物的叶肉细胞、幼茎皮层细胞、蓝藻细胞等 所有活细胞
反应场所、条件 叶绿体;光、色素、酶 主要是线粒体;氧气、酶
物质变化 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 分解有机物产生CO2和H2O或不彻底的氧化产物
能量变化 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把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一部分形成ATP
速率(强度)的表示方法 一是用O2释放量表示;二是用CO2的吸收量表示;三是用有机物的增加量表示 一是用CO2的释放量表示;二是用O的2吸收量表示;三是用体有机物的减少量表示
联系 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了物质基础(有机物和氧气);呼吸产生的CO2、H2O被光合作用利用


  锦囊十四:准确把握生物新陈代谢类型中的几项根本区别

  1.自养型与异养型的根本区别:能否直接利用无机物合成自身有机物。

  2.光合作用与化能合成作用的根本区别: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需要的能量来源不同。利用光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为光合作用;利用周围物质氧化分解释放的化学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为化能合成作用。

  3.寄生与腐生的根本区别:是否从活的生物体内获取营养物质。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吸取营养维持生存的生活方式为寄生。一种生物依靠分解其他动植物尸体获得营养,其生活方式为腐生。营腐生、营寄生生活的生物都属于异养型。

[1] [2]  下一页

,2017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二十大锦囊

网友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广告设计 | 设计素材 | 教程大全 | ppt素材 | 中职教育 | 范文大全 | 常识大全 | 学习方法 | 作文大全
365体育足球开户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 .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方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