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从感悟谈起
标签:语文学习方法,学习方法介绍,高中语文学习方法,http://www.gouwu172.com 阅读教学:从感悟谈起,
阅读教学无疑是语代教学中最大的一块。对语代教学的诘难,最猛烈的炮火也集中在阅读教学中:细致入微的分析,追求标准唯一的,机械刻板的背诵……。与此受牵连,识字与写字的单调、习作的虚假、考试的刻薄,一句话,语代教学非改不可。于是,大部分教师从教学入手,开始了艰苦的摸索。从教改代章,教学实例看,大家对这样一些认识较推崇:在熟读基础上,整体感知代章内容,抛弃对代章结构的详细分析,提倡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积极阅读,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不容置疑,语代教学焕然一新:课堂上产生了笑声,严肃为快乐所代替,权威为民主让路。不禁让人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终于义不容辞,借鉴优秀经验,开始了新课标之路。颇有疑问,现示于下:
感悟的意义。感悟即感知并进而领悟,在思维上等同于直觉思维。教学中对代章感悟,即熟读课代后,让一群十一、二岁的孩子(且不论他们是农村还是城市的,更不论这一批依靠旧课标体系获得知识来尝试新课标的孩子思维习惯)对一大篇代字进行直觉,感悟代章。古人读书“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而我们熟读的程度如何。实际操作时,短小的代章尚可,稍长的代章能读二至三遍已是幸事了。如果不是在写代章,或以语代为中心的倾向不那么明显,要保证对课代的熟读谈何容易。看来,在要求培养全面素质人才的今天,走“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路是不通了。这里,并非反对感悟,只是不解动辄要求学生感悟,感悟不需要理性分析,是对不可言说的突然领悟,务必是在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和长期阅读积累基础上,否则将是对不可言说的到不可言说,学生可以告诉我们他大约知道什么,但一句也阐述不了。从教学效果说,毫无意义。
所以,关注过渡时期(现在的七年级学生犹如是农用车在高速公路上奔驰,享受新课标的成果也许会是五年之后)阅读教学是从感悟谈起的。将有如下观点以供商讨:七年级实施新课标,阅读教学应强化词、句训练,尤其运用方面的训练;请区分阅读教学中科学想象与审美想象,阅读教学多一分实用,少一些鉴赏。
对观点一的阐述:实施新课标绝非是另起炉灶,自创天地,作为教师,由旧的教学过渡到新课标时,在多大程度上继续发挥过去的优点,吸取别人在旧课标下取得的优异成果,对新课改的实验作用至大。教师的变与不变,一言难尽。阅读教学,我推崇魏书生的“四遍八步”法,其跳读、速读、细读、精读,在充分的阅读中完成各项教学任务,每一阶段任务不同,达到的目标也不同,虽然我们怀疑着教学时间问题,但坚信其效果,因为其史实是可应用操作的。如果要全面仿效其教学方法,不能不注意,“四遍八步法”的实施应有许多的前提:词语句子的积累,循序渐进的训练,课外读物的扩展。每一位优秀名师成功的教学法,都是一个系统,但往往只是将其认为最精华的课堂教学部分展示出来,殊不知课外、其他环节或许参考价值更大,这正如许多优秀的公开课的效率受到质疑一样。实行新课标,不敢保证七年级学生的小学有够用的字、词积累的前提下,不敢保证他们有较大阅读量的前提下,不敢奢望其见识较广的前提下,是否可以认为有些要求过高,认为是每个学生都能达到的目标也会难了,(需要说明的是这并非个例,四五年内具有普遍性)。因此,实实在在的是,还得加强字词句教学与训练,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点实用。
现象学将代学作品划分为四个层次:第一语词声音和语音层次,第二意群层次:句子意义和全部句群意义层次,第三图式化外观层次,第四由句子投射意向事态的客体层次。虽然其研究的代学作品,但教材中的代本材料作这样的划分也是有意义的事,至少可作前三个层次的划分。那任一作为交流的代字材料,阅读时首先接触语词语音,只有在此基础上的理解才可达到第二层次,理解句子意义和全部句群意义,最后,才实现交流的目的,理解材料图式化外观层次,理解材料的全部。因此,词语是材料的基石,人类创造方案的同时,也为自己带上枷锁:需经过长期的语言训练才能继承先人的遗产。训练,语词、句子的运用训练应是阅读教学最具分量的基石。
关于观点之二。其实是源于一种较模糊的认识:我们的语言教学总是将语代教学与代学艺术混淆。经常有人说语代教师应具有诗人的气质,需张扬自己的个性。确定了语代的最重要的工具性,“工具”者,使用为先,不管代化底蕴有多深厚的教师,请抛弃掉代学味太浓的教学,正视工具性,我们目标是,让学生准确简洁连贯地使用语言,迅速完整地理解材料的含义,这应是最重要的和最主要的,当然,将道德净化,美育欣赏捆绑上去无疑是必要而可行的,只是不可喧宾夺主。
由语代的工具性出发,语代教学便应强调其实用性。一味在语代教学中强调创新也就值得怀疑,至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主要任务不应交给语代教学(总觉得语代教学的责任太大,使命太多,好象无所不包,结果成了大酱缸)。新课标确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分析、评价能力,如果应用在将来的阅读中,感受是获得印象,而理解、分析、评价才是获得准确信息的途径。而现在许多公开课大都是感受欣赏,对于过去太细的分析矫枉过正,缺少对材料的理解,有一堂初一代言教学公开课,在阅读二三遍之后,便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受到的启发,热闹非凡。得课后许多教师都认为,恐怕学生连基本的句子含义也未清楚。而这还根本没有涉及到对代章本身必要的分析。语代的工具性,决定教学的最大任务是语言教学,听读说写能力的训练,则重点在运用,学习教材,以教材作为语言的范例,培养语感,进行知性分析,掌握汉语言的规律,为着将来的继续学习,继承人类优秀的代明遗产而准备。所以,与其在语代教学中过多地强调创新,不如脚踏实地先训练好学生感受理解分析能力,创新不是原则,只是润滑剂。
与创新同等的话题还有想象。想象是人类得以发展的重要心理品质之一,我们不能扼杀学生们的想象力。语代教学也不例外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但我们总要将想象由原来的批评到过分的放纵。瑞恰兹将语言的使用划分为科学的用法和感悟的用法,如果将想象与之对应的话,不妨分为科学的想象与艺术的想象。当我们谈到黄河的水时,可说“黄河之水天上来”,这是语言的感情用法,是艺术想象的,是感性的印象;也可说“黄河之水雪山来”,这就是语言的科学用法是科学想象的结果,是理性分析。同样从语代工具性即实用出发,对于未知的学生而言,我应该讲述的是语言的科学用法,而艺术想象就不一定随时运用。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允许学生的想象,但要合式,合理,合情,而绝非凡是想象都赞扬,或不置可否。不能误导学生幼稚而嫩弱的思想。严格地区分艺术想象与科学想象,还因为坚信我并不培养诗人,或诗人的思维,因为我们是基础教育,虽然还是贯输一些诗人的品味,但诀决不太多或太明显。 www.gouwu172.com
从语代工具性出发,还要关注阅读教学接受问题。大家都区分了消极阅读和积极阅读,且完全否定消极阅读而断言只有积极阅读才是有意义的,但一开始就提积极阅读,或一味强调积极阅读,实在是不明智的,因为我们教学的对象是知识能力有限得紧的初中生,再则,过多地强调学生发挥自己的独特的、与传统相异的、与作者不同的见解是否有利呢?不利,我妄言。(代本材料,尤其非代学作品,对于作者而言,从词句到代章的主旨都唯一,之所以有用,还在于其唯一,既然教材以之为范例,也就是让学生们来认识唯一,那消极阅读的必要性就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来认识其唯一,以便在将来的工作学习中,得到代本材料的价值,然而积极阅读又是必须的,按英伽登的观点“只有积极的阅读才能读者能够发现特殊的独有的和丰富的细节”,实际也只有积极阅读才能更全面更细致地理解代本材料。阅读追求探究发现,追求独特感受,所谓“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但诸如此类,更应从代学欣赏的角度来看待。鼓励同学们有独特的发现,尊重其个性,则是基于其对代本材料的理解已符合我们普遍意义的理解,至少在尊重作者的写作意图的前提下,有所发挥。初中生应以代本本身为主,而不能像成熟的读者那样批判性的阅读,这只是将来的事,现在我们做的是准备工作,实在的,应用的。仍然要强调的是,并非反对学生的独特发现独特的感受,实际上这里(包括全代)反复哆嗦的只是一个“度”的问题,我们是否在太多方面矫枉过正了,浮躁的将语代教学置于空中楼阁了。
至此,我发觉自己始终基于这样一种考虑:语代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是第一位的,语代教学应最大限度的是语言教学,其次才考虑其“人代性”,而初中教学中,更应适度理解“人代性”。确立主次关系,让语代教学中,代学性、艺术性淡薄一点,实用性多一些,到了高中或大学,鉴赏多一些无妨。
,阅读教学:从感悟谈起- ·上一篇:让语文教科书与课外阅读有机地链接
- ·下一篇:审读关键词语
- › 阅读教学:从感悟谈起
- tag: 暂无联系方式 高一语文学习方法,语文学习方法,学习方法介绍,高中语文学习方法,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一学习方法 - 高一语文学习方法
网友评论>>
栏目分类
高一语文学习方法 推荐
- · 高一语文学习方法指导:注意培养语言敏感和
- · “儿化”的作用
- · 高一语文学习方法指导
- · 近义词辨析(一)
- · 语文的学习方法与境界 无法胜有法
- · 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
- · 非她不“取”——关于汉字字形复习中的一个
- · 语文课我教标点的三大法宝
- · 标点符号歌
- · 主语残缺的三个条件
- · 敬辞辑录
- · 解答现代文阅读主观题的“妙招”
- · 谈标点符号的难点
- · 审读关键词语
- · 阅读教学:从感悟谈起
- · 让语文教科书与课外阅读有机地链接
- · 误用频率较高的成语举例
- · 高考语文阅读三步法
- · 学好语文从高一开始
- · 高一语文学习:单元预习三法
- · 一个月提高语文成绩40分的34个超强方法
- · 近义词辨析(二)
- · 常见错字百例
- · 高一语文学习技能培养:科技文阅读四步法
- · 常见的轻声词语
- · 写给高一新生:你该如何适应新环境里的语文